WHALE鲸鱼文化
行业动态
我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发布时间:2023-02-21 11:15
  |  
阅读量:
  |  
作者:

您提出的《关于利用公益美育延伸青少儿美育教育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现答复如下:

  诚如您所指出的,美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加强美育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教育部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切实推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贯彻落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努力让美育教育惠及每一个学生。

  一、深化教学改革

  一是加强美育课程建设。高度重视学校美育课程建设,中小学各学段独立设置美育课程。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都明确设置音乐、美术分科课程和艺术综合课程,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程。国家课程方案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美育课程占九年总课时的9%-11%,普通高中必修6个学分。在学科融合方面,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如语文课程强调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感受和体验汉语文字文学之美。小学3—6年级语文课中每周安排1节书法课,让学生感受书法之美。体育与健康课程安排健美操、校园集体舞等韵律活动,体验和感受运动之美。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中安排“美与数学”专题,供学生选修。当前,教育部正在组织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将深入贯彻中央加强美育各项要求,进一步系统设计义务教育阶段美育课程。

  高等教育阶段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在开设《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限定性选修课程基础上,鼓励高校开设艺术实践类、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并要求学生至少要在限定性选修课程中取得2个学分方可毕业。

  二是加强美育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教育部高度重视加强美育教材建设,根据不同阶段的青少年身心特点,围绕美育培养目标,精选美育教学素材。随着中小学艺术课程标准、中等职业教育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的修订颁布,教材内容更加强调“审美和人文”,教材质量显著提高。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加强美育教材体系建设,在教材编写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凸显中华美育精神,注重大中小学美育教材一体化衔接,实现主线贯穿、循序渐进。

  三是加强美育师资建设。近年来,教育部指导各地多措并举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着力解决美育教师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升问题。在补充上下功夫,2016—2018年,教育部分三批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把解决师资短缺问题作为备忘录的重点,指导各地加强美育教师补充力度,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镇(乡)中小学校的美育教师。在提质上下功夫,加强美育师资培训,鼓励各地建立协同培养美育教师的新机制,通过成立校际美育协作区,建立名师工作室等,促进美育师资队伍均衡发展。在整合上下功夫,2017年教育部出台《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引导各地整合学校和社会各方资源充实美育教学力量,通过聘任美育兼职教师方式,有效破解美育师资不足难题。2019年教育部启动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整合高校美育资源,为农村地区中小学在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活动等方面提供持续性的定向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

  二、强化实践育人

  一是在课程中强化实践。美育实践活动是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将美育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如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要求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在亲身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素养。《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创意实践”作为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创作有创意的美术作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设立“音乐与戏剧表演”必修选学模块,要求学生欣赏中国戏剧、中外歌剧及音乐剧等,并能够从日常生活中选择适当的题材,创编有配乐的戏剧小品或小型音乐剧,参与排练及演出,且能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做出评价。

  二是在活动中强化实践。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贴近校园生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实践活动形式。坚持面向全体,以班级为基础,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等活动,扎实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美育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的目标。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学校建立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建设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开展剪纸、皮影、编织、刺绣、扎染等体验性、互动性的艺术实践。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学校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学生艺术活动,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形成本地、本校学生艺术活动的特色和传统。

  三是在品牌项目中强化实践。以项目推动为抓手,以点带面,形成了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品牌活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教育部每三年各举办一届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展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关注农村和偏远学校学生,建立校级活动、省级集中展演和全国现场展演的“三阶段”活动机制,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局面。教育部会同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从2006年起,每年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织优秀艺术院团赴学校演出京剧、话剧、交响乐、民族民间音乐歌舞等,组织学生走进大剧院和美术馆参加主题讲座和专题展览等活动,已成为引领青少年学生参与美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在全国高校建设了106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围绕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方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实践活动;在全国中小学建设了1484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传承项目包括戏曲、书法(篆刻)、民族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舞蹈等,引领青少年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

  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深化面向人人的美育理念,健全面向人人的育人机制,不断创新美育实践活动形式,重点关注农村、边远和贫困地区,扩大学生美育活动覆盖面,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三、统筹整合资源

  一是推进在线教育。近年来,教育部指导各地各校结合“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美育网络资源建设,扩大优质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各地重点加快推进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覆盖,支持和辅导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将优质美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农村学校。此外,教育部注重引导创新美育在线教育,打造了一批美育云端课堂,通过线上表演、作品展示、专家讲解、教师培训等,创新美育教育教学方式。

  二是加强媒体宣传。以美育为主题的公益广告是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平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发挥广播电视公益广告的宣传引导作用,通过公益广告专项资金等扶持措施,鼓励各级播出机构制作播出美育教育主题公益广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将与各部门加强合作,把美育公益广告择优纳入“全国优秀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作品库”,部署全国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安排播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把美育主题作为公益广告宣传的重点,目前已推出《围棋篇》《书法篇》等精品佳作,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目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在积极策划公益广告《抚琴篇》和《绘画篇》,让“琴棋书画”形成系列,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三是探索协同育人。教育部积极会同宣传、文化、广电等有关部门探索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在全社会倡导立德树人、崇德向善、以美育人的理念。推动转变艺术学习的技术化和功利化倾向,规范社会艺术考级市场,强化社会文化环境治理,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注重加强对家庭美育的引导,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育人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下一步,教育部将组织编写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让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重视对孩子进行美育教育,为青少年美育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您提出的有关建议我们在下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过程中将充分考虑。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